肥料曾經促進“綠色革命”的發展,幫助數百萬人免遭饑荒,是農耕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但現在,肥料已昂貴到農民無力購買的地步。
隨著食品價格暴漲,糧食庫存減少,人們希望通過增加收成以緩解危機。但曾經最常見的肥料卻也變得稀缺而昂貴。
據估計,人類消耗的蛋白質的1/3歸功于肥料。因此其價格上漲和供應不足讓本已問題重重的世界糧食系統雪上加霜。
菲律賓農民JaimeTadeo對路透說:“不施肥料,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豐收,但現在肥料成本太高,讓我們難以承受。”他說,每袋肥料已經賣到1800披索,相當于43美元,比一年前的1000披索上漲80%。
肥料就像土壤的維生素,通常分為三種:氮肥、鉀肥和磷肥。氮肥等肥料的生產需要能源,因此能源價格上漲對氮肥的價格會有影響。但其他幾種需求量都很高,專家稱,肥料短缺并非由于供應不足。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肥料進口市場。上月中國同意支付比去年同期高兩倍的價格購買鉀肥,這使得全球肥料生產廠家的股票價格刷新紀錄。
盡管國際糧價高漲,肥料價格上漲對貧窮和富裕的農民同樣帶來壓力。如果一切順利,一個農民在肥料上投入的1美元將帶來3美元的收益。
磷的價格去年一年內上漲了50%,達到每噸570加元,但漲勢并沒有放緩。那些等到春天才去購買肥料的農民不得不付出每噸1,230加元的高額代價。
“我們聽說價格要漲了,可是誰也沒想到能漲百分之百,這太恐怖了,”加拿大農民RobertMcLean說。
如果降雨和溫度合適,化肥將會幫助農民們在歷史糧價最高的時期取得大豐收。但是,如果產量不夠,農民們就會難以支付明年的化肥支出。
世界化肥使用量從1950年的1,450萬噸上漲到2007年的1.694億噸,全世界的人口則從25億上升到66億。
但是,由于化肥和燃料價格高漲,一些人擔心這將沖抵大部分收入,給農民造成很大壓力,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