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能源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化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小氮肥的生存和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就是在這種生存環境下,河北辛集化工集團化肥有限公司通過抓成本目標管理,連續兩年利潤超過2000萬元。今年已提前兩個月完成上半年經營指標。
開出奧運年第一張罰單
2007年11月底至2008年1月,由于多種原因,辛化化肥公司設備故障率明顯增多,消耗指標直線上升,月度企業利潤下降三分之二。為降低煙煤消耗,大年三十,辛化化肥公司組織員工進行造氣放空氣回收網絡配風調試,整個鍋爐爐膛溫度平均上升了40℃,產汽量大幅增加;大年初一,進行勞動紀律和安全生產綜合大檢查,消除麻痹大意和荒年思想;大年初二,分別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會和公司班子會,圍繞減負、創收、增效作出具體工作安排;大年初三,為提高造氣放空氣回收網絡的產汽能力,組織相關人員對造氣放空氣回收網絡吹灰裝置進行技改,使煙煤消耗由40噸降至18噸以下,僅此一項,每月可降低成本30萬~40萬元;同日,采用非常規措施處理蒸汽包泄漏,對2#M機四段、六段氣缸及活塞環進行更換。
2月18日,辛化化肥公司廠務公開欄里貼出了2008年第一張罰單,涉及人員52名,累計罰款金額達10436元。然而,就在2月份,在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生產被動局面全面扭轉。與1月份相比,2月份噸氨煙煤消耗下降35%,白煤消耗下降10%,噸氨成本下降8%,僅兩煤消耗成本下降創收65萬元,企業效益提高125%。
合成氨擴能節資100萬元
近年來,辛化化肥公司不斷優化工藝、優化設備、優化控制,實行成本領先戰略,在不斷擴大自身規模的同時,肥化并舉,締造多元利潤結構,使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自2001年起,在擴大合成氨產能的同時,陸續投產了液氨、三聚氰胺、長效碳銨、無硫氨水、系列復混肥、專用肥、食品級碳銨、甲醇等新品種,并根據市場行情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
辛化化肥公司從點滴入手,牢固樹立勤儉節約、過緊日子的思想,全力推進節材降耗工作的深入進行。一是變廢為寶,回收再利用。如從舊市場買回舊盤面,經過本廠員工整理,制作電盤、儀表盤50多面,節約資金1.5萬元。自購電器零配件,利用舊設備組裝配電柜20個,節約資金4萬余元。二是嚴格執行以舊換新制度。對車間使用的鋁墊、銅套、不銹鋼閥門、電焊槍、軸承、燈泡等物品,一律以舊換新。為杜絕浪費,規定了10種分析儀器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內損壞的一律視為非正常損失,可以以舊換新,但要根據價值大小進行相應的罰款。三是各項工程、設備安裝、辦公用品等,一律比價招標采購。搞閉路水工程需要大量噴頭,外購成品為每組550元,經砍價后為500元一組,若讓外單位加工每組320元,他們就自己制作,并且逐段比價,核算下來成本只有120元,僅此一項,就節約資金4.9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至今,在合成氨重大技改擴能過程中,辛化化肥公司自己制作設備設施多達310件套,加上積極購進舊設備,已累計節約資金100萬元。難怪辛化化肥人不無自豪地說:“對很多設備設施,我們都非常熟悉,充滿了感情。在我們心中,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辛化化肥公司制造!”
節能減排抓大不放小
節能減排是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然之路,也是企業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為加強進煤質量監管,解決使用車間與煤炭供應部門之間的扯皮,辛化化肥公司改革了煤炭進貨制度,由原來的經理及煤炭科科長總負責,改為由多個部門組成的驗煤小組總負責,車車檢驗,共同驗收簽字。從2007年起,每輛煤車都要進行人工篩選煤面,并對實際重量進行扣除,平均每月扣除的煤矸石在80噸左右,一年在1000噸以上,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在煤炭管理上,采用苫布苫蓋,進廠小粒煤單獨存放,控制煤炭庫存數量,盡可能減少風化,降低入爐煤成本。除此之外,他們還對合成氨成本影響較大的白煤、煙煤、電、維修費、油5個單項指標進行細化,分解到各個班組,實行小指標考核,與職工交納的風險抵押金掛鉤,讓每名職工、各個崗位都有指標、有任務,并成為節能減排的主力軍。
作為用水大戶,自2001年起,辛化化肥公司對水循環系統進行技改,并于2006年3月全面完成了污水綜合治理及循環回用工程,實現了污水零排放的目標,年可節約一次水300萬噸,創效益42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