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農藥行業市場形勢一派大好——上市公司凈利潤普增,出口額增長大大高于出口數量增長,國內農藥生產已經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但下半年,農藥行業要面對市場需求變化、生產成本上漲、政策趨于嚴格,這些都會給行業帶來新的挑戰,
根據統計,2008年上半年我國農藥產量101萬噸,同比增長20.8%,產值653.5億元,同比增長44.7%。今年1~6月份,國內農藥企業累計出口農藥28.8萬噸,價值12.1億美元。出口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4%,而出口額卻增長了84.7%,農藥出口平均價格達到4187.1美元/ 噸,同比增長了58.7%。
同時,根據主要上市農藥公司上半年報告看,這些企業利潤普增:江山股份上半年營業利潤相對去年同期增長354.01%,凈利潤增長408.92%;沙隆達于本年度7月9日提前發布公告,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00%~450%;安徽華星股份第一季度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98.95%;新安江一季度營業收入相對去年同期增長118.3%,利潤總額增長269.16%,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311.57%。
與上半年成效大好相對應,下半年國內農藥行業面臨沉重的壓力。首先,國內已經開始加強了農藥的相關管理,如取消農藥商品名,提高農藥行業準入門檻,加大環保性農業生產的扶持等。針對下半年市場變化,企業應在下半年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打好出口貿易根基。根據相關預測,2008年我國農藥需求量將在30萬噸左右,其中殺蟲劑占46.7%、殺菌劑占23.5%、除草劑占26%,根據上半年統計數據,國內農藥表觀消費74.9萬噸,市場供應非常充裕,有大量的剩余產量需要推向國際市場。而2008年7月世行報告顯示,未來國際玉米、大豆價格將繼續上漲,這將有可能刺激巴西、北美、東南亞地區對農業投入品的增加。因此,國內企業應緊盯這些地區的農業政策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繼續開發出口市場。
其次,受黃磷、硫磺、能源等價格上漲,農藥加工企業生產成本明顯增加,同時今年7月30日,財政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文取消21種農藥產品的出口退稅,這將進一步降低國內農藥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農藥出口企業應考慮獲得國際貿易談判定價權,防止出現鉀肥、鐵礦等談判被動的局面。
目前,我國農藥出口主要仍以原藥為主,農藥在技術研發投資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少,農藥產品安全與環境標準一直受到發達國家牽制。因此,今年下半年企業應依托良好的國際市場形勢,在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適應國際環保方向,繼續保持出口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