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電煤緊張、電煤價格狂飆突進的聲浪中,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于調整焦炭和煤炭出口關稅的通知。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調整,對緩解我國國內煤炭資源的供求矛盾是杯水車薪。
通知要求,從8月20日起,將焦炭的出口暫定稅率由25%提高至40%;將煉焦煤出口暫定稅率由5%提高至10%;對其他煙煤等征收出口暫定關稅,暫定稅率為10%。
“這次對煤炭資源的出口關稅的調整,對緩解整個國內煤炭供應偏緊的局面,效果是微乎其微。”東興證券煤炭行業研究員譚可認為,僅從總量上看,就可以看出此次調整的效果。
根據海關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全國共出口煤炭3028萬噸,而商務部今年下發的第一批煤炭出口配額為3180萬噸,第二批配額尚未公布。如果根據第一批計算,僅剩下150多萬噸配額沒有使用。專家預計,今年的出口配額總量將比去年低,如果按照去年實際出口量5300萬噸計算,只剩下2272萬噸配額可用。譚可表示,即使剩下的兩千多萬噸配額全部供應國內,也僅占全國一年全部煤炭消耗量的0.8%——1%,根本不會對國內供求關系產生多大影響。
譚可認為,此次調整后,煤炭價格依然高位運行,下一步調整的方向應該是縮緊出口配額了。
銀河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田書華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形勢,有關方面應著手構建一個科學的煤炭供應保障機制,綜合協調煤炭的產、運、需,這樣才能有效緩解壓力。
譚可介紹說,此次調整,將焦炭的出口暫定稅率由25%提高至40%,提高了15個百分點,是所有調整項目里最高的,這將使得焦炭行業面臨的形式更加嚴峻。據專家預測,到2009年之前,偏緊的局面也很難有所改觀,這也使得處于中游的焦炭行業難上加難。
譚可認為,我國的煤炭出口占到了國際出口總量的50%,再加上世界主要產煤國根據形勢的變化紛紛對煤炭出口進行限制,國際煤炭的稀缺性正在大面積增加,此次調整,將動力煤出口關稅提高了10%,無疑會促成煤炭產業轉嫁成本。國際煤價或許隨之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