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鉀肥定價問題,作為最大資源地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也認為不合理。海西州常務副州長吳海昆認為,鉀肥企業開發當地的資源,由于資源是國家劃撥,而增值稅實行的是先征后返的政策,對生產企業減免的各項稅、費都是本來應該給地方政府的。結果是資源地幾乎沒有得到任何補償和收益,資源開發和強區富民的和諧共贏成為一句空話。
經濟學博士、現任青海省副省長馬建堂說:“一是農民沒有受益,二是資源地沒有受益,三是生產企業也沒有受益。該受益的群體、部門都沒有受益,只是流通商從中受益了。說明這種定價機制本身已經不符合實際了。”
馬建堂建議,國家統一并放開國產鉀肥價格。繼續征收增值稅,取消增值稅返還政策,稅收由國家直補農民;提高鉀肥生產企業的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建議實行從價征收,所收稅款歸地方,以充分地補償資源;建議征收鹽湖可持續發展基金,用于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這樣,既體現了對農民的補貼,也有利于生產企業擴大生產和資源地受益,同時,也有利于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馬建堂說。他認為,要善于利用價格信號來處理經濟運行的問題、保證農民利益的問題。企業生產,政府征稅,稅收補貼農民。“由市場決定價格,價格越高,征的稅越多,對農民補貼的也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