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振興規劃是政府采取反周期措施,諸如在稅收、技術改造和創新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這對防止石化行業過度下滑有一定效果。石化產業振興規劃對相關板塊個股有利好作用,其中對化肥股、化工股刺激作用相對大一些,投資者可適當關注相關個股。
繼汽車、鋼鐵產業振興規劃之后,擬議中的石化產業振興規劃也漸漸浮出水面。1月16日上午,數十位專家、協會代表對該規劃的'送審稿'展開評議。據與會人士透露,石化規劃的出臺將比其他規劃更有難度,其中可能涉及二期戰略石油儲備問題,并將明確推進商業石油儲備。此外,規劃還可能就化肥儲備改革作出更細致規定,并進一步提高化肥等化工品的出口退稅率。受石化產業振興規劃出臺進入'倒計時'消息刺激,化肥板塊個股近日集體走強。
此次的石化產業振興規劃將重點對去年末遭遇嚴酷寒冬的化肥行業發展問題作出規定,主要涉及化肥儲備和出口退稅等。去年末出臺的國務院化肥新政中首次加入了關于完善化肥儲備調控的描述,其實就透露了國有收儲的信號,但當時表述還很模糊。預計此次的石化產業振興規劃中可能會有更細致的規定。石化產業振興規劃也可能對化肥等多個化工品的出口退稅進行調整,以幫助企業消化庫存。
化肥市場化步伐啟動
近段時間,國務院研究通過保障化肥生產供應,促進化肥行業改革和發展的政策,該項政策的出臺標志著國內化肥市場化改革的正式啟動,短期來看,雖然國家加大了農業補貼,使得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得以保持,09年國內化肥市場需求將會增長,但是國內化肥市場產能大量釋放,供需嚴重失衡,且生產成本居高不下,09年國內的化肥行業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為保障國內的化肥的正常供應,長期會將國內的化肥市場保持在一個供略大于求的狀態,關稅政策依然是國家調控國內化肥市場的重要工具,長期來看,該政策的出臺將這將對國內化肥市場長期發展產生積極重要的影響。
政策通過適當控制磷肥、氮肥產能,加強鉀肥資源勘探開發建設,合理有序增加鉀肥生產,來促進行業發展。這就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化肥實行行業實行準入制和項目報批制,限制國內化肥項目上馬,從而讓國內現有產能進行消化,如果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氮肥行業可能要先于磷肥行業走出低谷。
氮肥產能過剩局面短期難以改變,小產能面臨淘汰出局。2007年我國有氮肥企業543家,氮肥裝置總能力約為4500萬噸,產量為4187.6萬噸;尿素生產企業194家,裝置總能力為5550萬噸左右,產量2229萬噸,占國內氮肥產量的53.2%,2008-2010年包括在建、擬建及擴建的裝置能力達到837萬噸,到2010年,國內尿素產能將達6400萬噸,裝置能力過剩、產能供大于求已非常明顯。
從氮肥行業的產能規模分布結構來看,氮肥行業合成氨30萬噸以上的企業屬于大氮肥企業,目前國內有大氮肥企業約27家,主要生產尿素,有尿素裝置30套;年產合成氨8萬噸-30萬噸的企業屬于中型氮肥企業,目前國內有中型氮肥企業約50家,生產的產品除尿素以外,還生產硝銨和氯化銨,有尿素裝置約40套;年產合成氨8萬噸以下的化肥企業屬于小氮肥企業,國內小氮肥企業數量在500家以上,以生產碳銨和尿素為主,這些小企業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命運;氮肥行業屬于典型的規模經濟行業,單套合成氨和尿素產能大小決定企業的折舊、消耗和成本,因而在這一輪產能整合中,首先被淘汰將會是這些小規模裝置,從目前氮肥產能結構來看,碳銨首先面臨被淘汰出局,2007年國內碳銨企業332家,產量556.8萬噸,占國內氮肥產量的13.3%,企業均產僅1.7萬噸,08年由于國內尿素價格高漲,碳銨價格相對便宜,市場需求量大幅增加,延緩了該產品的市場生存時間,但隨著國內氮肥市場價格走低,加上主要原料無煙煤價格居高不下,碳銨生產成本高企,企業已無利潤空間,因而首先將被市場淘汰,這將給尿素產品釋放出很大的市場空間;其次就是小規模尿素裝置,其生產成本要高于當前產品市場價格,也將面臨市場洗牌;隨著新建尿素裝置的大型化,小裝置最終將被淘汰,未來三年氮肥面臨行業洗牌,行業的集中度將會逐步提高,如果國家控制好新建尿素產能的擴張速度,尿素產能過剩問題可能在三年內得以解決。
高行業集中度決定磷肥產能過剩局面長期存在。高濃度磷肥是我國磷肥發展的方向,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有資料顯示,到2006年底我國已建成900萬噸磷酸二銨生產能力,磷酸一銨產能1000萬噸。2007年底磷酸二銨產能達到1100萬噸,2008年有120萬噸裝置投入運行。屆時磷酸二銨和磷酸一銨都將超過需求600-700萬噸,產能過剩問題嚴重。行業數據顯示,07年磷酸二銨前10名企業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80.5%,磷酸一銨前10名企業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60.5%,如此高的產業集中度,且產能嚴重過剩,而磷資源為稀缺性資源,國家放開大規模出口的可能性很小,磷肥為同質化產品,因而價格將成為企業競爭的唯一武器,特別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殘酷,短期行業內的大企業任何一家都不會輕易退出此行業,我們預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的磷肥價格將低位運行,直到最終個別企業出局,供需重新達到平衡,產品價格才能走穩,企業盈利水平才會提高。
多舉措提振化肥市場
去年以來,國內主要化肥品種的價格經歷了飆升到暴跌兩個極端。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受產品限價、特別關稅以及冬季淡儲不積極等多重因素影響,化肥企業限產、停產甚至倒閉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化肥企業希望能夠取消以行政手段為主的化肥價格調控,推進化肥價格市場化進程的呼聲也逐步高漲。
現在國務院決定加快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肥價格形成機制,適時將所有化肥出廠價格及除鉀肥以外的一般貿易進口化肥港口交貨價格,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取消對化肥生產流通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繼續對市場集中度較高的進口鉀肥實行適度價格監管。同時,暫時保留對化肥生產用電、用氣、鐵路運輸價格的優惠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這些措施將對化肥企業,尤其對大型化肥企業產生積極影響,企業可以隨行就市,調整自己的營銷策略和產品出廠價格,增加盈利。放開價格,最終達到充分市場化,是化肥行業發展的最好途徑。
國務院還決定,將加強進出口調節,完善化肥儲備調控,今冬明春化肥淡儲量要達到春耕用肥的20%以上。據了解,工信部已向國務院建議,預定中的淡季新增200萬噸儲備在年內開始實施,并盡量向生產企業傾斜。化肥屬于典型的'全年生產、季節性使用'的產品,只要種糧就需要施用化肥,即使在景氣下行階段也同樣如此。資料顯示,1978-2008年,我國化肥需求增長率約為6.24%,化肥施用量從未下降過。但由于今年國家對化肥出口控制較嚴,化肥企業的資金占用較大,對明年的生產也很難安排。在目前的商業儲備制度下,流通、儲備企業的利潤本身很薄,而化肥價格的波動較大,經營上存在很大的風險,企業淡儲積極性不高。
國務院決定完善化肥儲備調控,使國家建立中央化肥儲備制度的可能性增大。據了解,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已向國務院遞交報告,建議建立中央化肥儲備制度;另外,在去年12月13日的全國物價局長會議上,健全化肥儲備制度被提到了與石油、電煤儲備制度同樣的高度。這將對緩解我國化肥市場特別是淡季化肥市場的供需矛盾、防止價格的大幅波動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注區域和成本優勢的化肥企業
磷肥產能嚴重過剩,09年還需消化大量高價庫存,09年磷肥價格將會低迷;尿素行業同樣面臨產能過剩局面,而09年春耕尿素價格恐難反彈,但由于產地和消費區域分離,流通企業淡儲不積極,可能會出現區域性尿素價格上漲,從而給上市公司帶來階段性發展機會,可以關注東北和華南地區的化肥企業,東北如遼通化工,華南如柳化股份和芭田股份;同時關注具有成本優勢的化肥企業,如華魯恒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