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是一位最基層的農資經銷商,看到很多農資界同仁們在經營農資產品時,一年換一個品牌,有的甚至一個季節換一個品牌,這種頻繁更換經營品牌、缺乏連續性的做法,結果很難培養出自己穩固的客戶群,使自己的生意很難有所發展和突破,致使年年經營,都是“孫子穿他奶奶的鞋——老樣子”。
日前,筆者就聽到一位農資同仁抱怨:某某是和他最鐵的哥們,去年他向這位朋友推薦了某某品牌復合肥效果很好,然而今年他的這位朋友在購買化肥時卻去買別人的,讓他很惱火。事后,筆者了解到他的這位鐵哥們之所以轉向去買他人的產品,原因是這位同仁今年沒有繼續經營去年他推薦的產品。
正是由于缺乏連續性,把自己辛苦經營推廣起來的一個品牌,輕而易舉的丟給了他人。當農民再奔著你推廣的品牌來購買的時候,你卻不經營了,他只好轉向去尋找這種自己認可的品牌,當然就只能是漁翁得利了。當你再重新經營一個品牌時,你就會再花費若干的精力去推廣、去宣傳,這種重復推廣,重復勞動,卻不會給你帶來多大的收獲,更不能培養出自己穩固的客戶群。
當然,連續經營,并不是說就墨守陳規,一個產品不管孬好,一條道經營到底,而是一個對經營品牌不斷篩選、淘汰的過程:質量過硬受到農民歡迎的留下,經實踐檢驗效果不理想、農民不接受的產品要堅決淘汰掉。特別是你要推廣一種具有前瞻性的產品時,更需要堅持這種連續性。第一年推廣,可能也就是讓農民了解、認識,要想增加銷量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你必須要有耐性,堅持下去。如果確實是好東西,第二年、第三年才會慢慢增加銷量或銷量大增,才會真正帶來效益。如果沒有這種連續性,一年推廣一個品牌的做法,不僅加大了你的勞動量和投入的精力,也會讓農民感到無所適從,他本來認為是不錯產品,想再繼續使用時,你卻又在宣傳另一種東西,這無形中就否定了自己原先推廣的東西。所以,就很難使自己生意能有多大的發展。
如果一個經銷商只知道跟風賣貨,沒有自己經營的拳頭產品,就很難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很難擁有自己的客戶群,自然也就很難擺脫同行、同產品的價格戰威脅,最終威脅到自身的生存。厲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