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投2151萬元建物聯網
“只要用手機撥打一個電話,就能聽到包括本地招工信息在內的全國勞務信息;通過手機短信,農民朋友可以直接把意見反映給政府;下班前通過手機控制打開空調,回家后就能感受到涼爽……這就是統籌城鄉信息化和物聯網城市將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涪陵區區委常委劉小強說,該區將用三年時間,建成全市農村信息化試驗示范區。
今年4月,涪陵區政府與重慶移動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推動統籌城鄉信息化暨物聯網城市試驗區建設,2010年到2012年期間,重慶移動公司將在涪陵投入10.69億元,建設通訊樞紐中心,新建無線2G、3G基站,利用光纖接入實現26個鄉鎮,416個行政村寬帶全覆蓋等。目前,物聯網城市建設已投入2151萬元,內容涵蓋集約型數字化城市管理、公安網、交巡警平臺、陽光警務以及平安校園等項目。
劉小強還稱,為了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區財政將在三年內每年從預算內資金中安排60萬元,用于補貼26個鄉鎮街道和416個村居委會農信通“政務易”的使用,農村信息化工作還將被納入各鄉鎮、街道的年度績效目標考核。
化肥擴產優惠我市農戶
“建設長江上游化肥生產基地,是重慶的目標。然而,我市化肥企業雖然多,‘大化肥’項目卻不多,真正稱得上大型化肥生產企業的只有建峰集團一家。因此建設化肥生產基地的重任,就落到了建峰集團的肩上。”重慶建峰工業集團董事長曾中全告訴記者,建峰的化肥雖然是重慶第一,但在全國只能算是中等水平。目前建峰正在生產的“一化”項目,可年產32萬噸合成氨、45萬噸尿素。無論是單套設備產能,還是總的生產能力,建峰化工在全國都算不上“大塊頭”。
據悉,2006年,建峰啟動了年產45萬噸合成氨、80萬噸尿素的“二化”項目。這套裝置,是目前國內合成氨和尿素的最大生產裝置。加上“一化”的產能,建峰集團可年產合成氨77萬噸、尿素125萬噸,將打造西南最大的化肥生產基地。曾中全稱,過去幾年,重慶化肥市場經常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化肥價格偏高,對重慶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造成一定影響。“二化”項目投產后,產品將銷往全國各地以及出口海外,其中重慶及周邊地區農民將在價格上享受優惠。
承接“疆煤入渝”規劃
涪陵區區委書記張鳴介紹,該區將配合市政府做好產業規劃,承接布局在涪陵的重大項目。如新妙、石沱擬布局煤化工,目前正推進前期工作;龍頭港物流園區,也將承接我市“疆煤入渝”的規劃。同時將打造產業發展的平臺,將總面積52平方公里的李渡、白濤、龍橋三個工業園區建成“千億級園區”。首先李渡工業園區在年內完成投資30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20個,新建成投產項目20個;白濤化工園區在年內完成投資17億元以上,開工項目3個,新簽約項目5個,工業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另外龍橋工業園區年內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開工項目8個,新簽約項目3個,工業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
根據已有的工業基礎和招商引資態勢,該區將在2011年建成7個百億級以上的產業集群、實現千億級工業園區的目標。其中,醫藥、化纖紡織等7個產業將超過200億元產值規模,食品、船舶及零部件、電子元器件將超過100億元產值規模,明年工業產值要確保達到800億,力爭實現1000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