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菠蘿、木瓜、蘑菇等小作物的病、蟲、草害登記用藥匱乏的局面將得到改善。近日,南方農村報記者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中國農藥高層論壇”上獲悉,農業部已開始關注我國農藥小范圍用途存在的諸多問題,將通過引導企業聯合登記等方式加以解決。
據了解,農藥小范圍用途一般是指用藥總量小,市場價值不大,開發商往往忽視或缺乏進行試驗和登記的積極性,而實際又需要使用農藥來防治病、蟲、草害的小范圍用途。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種植面積小的經濟作物,例如楊梅、草莓、枸杞、蘑菇等;某些常規作物上的發生面積不大、危害不太嚴重的稀有病、蟲、草害,如水稻霜霉病、葉尖枯病、馬鈴薯甲蟲等;某些植物的檢疫對象,如水稻稻水象甲等;其他小范圍用途(包括非農業用途),如紅火蟻、塵螨等。
來自全國29個省級植保單位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經過調查的249種小作物,911種防治對象用藥中,僅有190種農藥獲得登記,沒有登記的農藥達到721項。也就是說這約占80%的700多項防治對象的用藥沒有進行藥效、殘留試驗和登記,屬于自發亂用藥,給農產品食用安全帶來潛在的隱患。
長期以來,小作物病蟲害用藥登記因受限于實驗費用昂貴、實驗時間長及其投資回報率低等因素的限制,許多農藥企業不愿意對其用藥進行登記。與此同時,我國2007年新頒布的《農藥登記資料規定》中對農藥小范圍用途規定也不太明確,相關部門也沒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藥企業在小范圍使用上登記,沒有明確提出管理辦法,造成了一些小范圍防治對象沒有已登記的農藥可用但實際上在用藥的現象。
對此,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顧問張子明提出三項建議:一、對發生面積大、發生范圍廣、未進行針對性登記的,企業可以自主開發和登記。有意向的企業可向中國農藥應用與發展協會查詢作物種類、防治對象、發生面積、危害程度、用藥的建議等信息,需要聯合開發登記的,協會可牽頭組織有關試驗或聯合試驗并代辦農藥登記事宜,所需經費分攤。二、對農藥用量少、使用面積不大,企業沒有開發試驗及登記積極性的,建議由政府立項,采取適當方法和措施,按輕重緩急、分批分期進行農藥藥效、殘留等試驗并進行登記。三加強監督檢查,一旦農藥小范圍用途登記工作取得進展,對農藥小范圍用途的監督檢查要跟上,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嚴格執行農藥登記管理制度,徹底制止農藥小范圍用途的亂用藥、非法用藥現象,才能使經過批準登記的農藥產品得以推廣使用,如果不實行嚴格的監督檢查、不堵住自發用藥,勢必影響批準登記農藥的推廣。
據悉,目前我國農藥小范圍用途存在的問題已引起農藥部領導的重視,正在并已經研究指定相應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