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作為一個“80后”,梁偉君身上透出少年老成的氣象。2008年,從父輩手中接過高要市南城農資以后,僅一年時間,他就讓南城農資業績提升了20%。
梁偉君說,雖然接班時對氮磷鉀一無所知,但他還是果斷做出了選擇,“一個原因是我喜歡農村的安靜環境,另一個原因是喜歡挑戰。”在高中體校學過短跑的梁偉君,是一個“愿意跑在別人前面的人”。
“南城農資是高要云浮第一批個體農資店,20年過去,店里的業務卻還在用手寫單據,而別的店早就采用電腦來管理了。”梁偉君說,接手管理后,他馬上為店里配上了電腦,從發貨到開單,到倉庫管理,一系列的流程立馬就建立了起來,客戶凝聚力也在增強。
談及做農資以來的體會,梁偉君表示,一年之后覺得自己摸到門道了,其實做農資和其他生意一樣,主要經營渠道關系。關系好了,生意就好。對于渠道關系,梁偉君有自己的看法:“一談起農資生意,傳統的農資人喜歡用好品牌來維系客戶關系,但目前好品牌都傾向于找一線大經銷商,靠搶一線品牌產品來競爭,代價太大。”
他為南城農資這種老牌但規模小的農資企業找到了新的路徑:先避開肥料渠道,打通農藥渠道后再做肥料。“農藥壓貨容易,不占倉庫,且所需資金少,但網絡的帶動性很強。”事實證明,他這個方法很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通過一兩款好的農藥產品,他迅速與客戶建立了生意伙伴關系,后來再導入肥料新品牌就容易多了。“說白了,我是拿1塊錢農藥資金去建100元的肥料網絡。”梁稱。
通過獨特的渠道關系經營,梁偉君用自己的方式打開了局面。2010年,南城農資復合肥銷量突破至3000噸左右。而通過這個理念,他迅速在2011年接手一款“金錢歸”有機肥。“金錢歸有機肥做渠道很有一套,他們先去找農民做肥效試驗,對農戶的服務好,農民接受了才再找我合作,這種‘迂回’的方式其實在幫我做生意,我接手是‘坐享其成’”。梁偉君笑著說,這種推廣產品的理念很對他的味口,生意就應該從消費者那里做起,“農民接受了產品效果,自然會接受產品的渠道,生意肯定好做。”梁偉君說,2012年,他有信心把這款采用日本技術生產的金錢歸有機肥做成當地品牌的強勢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