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2011年,化肥市場在遭遇連續三個小年之后,整體形勢相對平穩。各類肥料價格一路高歌,高位運行,國內外市場需求均穩中有升。那么在這個化肥行業整體穩步發展的大行情下,作為農資銷售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農資經銷商的經營情況又如何呢?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他們又有什么樣的期望呢?
“漲”聲不斷,利潤縮水
與2010年極度低迷的化肥市場相比,2011年化肥市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漲價不斷。2011年伊始,尿素、磷銨等各種化肥的價格就漲聲不斷。尿素出廠價由2010年的1600元/噸上漲到2100元/噸以上,磷酸一銨出廠價由去年1800元/噸上漲到3000元/噸,氯化氨出廠價更是由2010年的500元/噸飆升至1100元/噸。但是,化肥價格節節攀升,最大獲益者是生產企業,對農資經銷商來說,他們的盈利情況如何呢?
談到去年的經營狀況,鄒城市糧豐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經理陳功良說:“2011年是最不掙錢的一年,以尿素為例,出廠價格大概在2030元/噸-2050元/噸浮動,為了走量,我們只能以低價批發給零售商,每噸的利潤基本只有8元—10元左右。現在屬于銷售淡季,我為了清除庫存,基本以出廠價批發,根本沒有什么利潤可言。”對于剛剛過去的2011年,陳功良認為這是經營慘淡的一年。“我身邊的許多伙計都因為不掙錢,改行了。”陳功良說。
對于金鄉縣潤田農資公司的李曉軍來說,雖然去年銷售壓力很大,但是由于措施得當,他的化肥銷售還是取得了翻番的喜人成績。“別看2011年的銷量大,但是利潤并不高。由于物價上漲,導致我的成本支出也比2010年高出許多,有時候明知成本投入大,但是要想保證銷量,這些支出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李曉軍無奈地說。
縮減儲存,現買現賣成主流
淡季儲存、旺季銷售這是往年化肥銷售行業贏利的好辦法,但是近幾年這種備肥的現象在逐漸減少,大庫存的形式也將慢慢更新,除了大的流通商為了維護市場正常儲備外,小的經銷商基本都以現買現賣的方式操作。目前市場流通性非常大,缺貨的現象只是一時,現在廠家發貨和貨運的速度比較快,還有就是邊緣縣、鄉鎮的經銷商之間也可以相互串貨,可以及時補貨。
“往年有冬季備肥,但是2011年我可不敢備肥。一方面因為最近肥料價格稍微有些回落,另一方面交通方便了,廠家發貨速度提高,也沒有必要備肥。現在我不僅不想備肥,還想早早的把手里的存貨賣出去呢。”泰安欣豐農資公司經理李峰說。雖然目前正是大棚土豆追肥期,但是2010年土豆價格不是很理想,而化肥的價格偏高,導致農民的購肥欲望不高。
陰法山是肥城市桃園鎮的一名普通的農資零售商,對于冬季備肥他也不是很上心。“我這里只是一個小的零售商,庫存量并不是很大,如果肥料賣完了,我可以直接向縣里的一級代理商要貨。再說,周邊幾個鄉鎮的經銷商我們彼此都很熟悉,如果有貨源短缺,我們之間也會互通有無。”陰法山解釋到。
期盼農產品價格的穩定
農產品價格看似與農資經銷商無多大關系,其實關系緊密。農民作為農資銷售鏈條的終端,如果農產品價格不穩,大起大落,讓農民失去了種植的積極性,那么農資經銷商又將產品銷往何處?
在金鄉,去年大蒜的價格由2010年的7.5元/公斤降到2011年的1.1元/公斤,這不僅讓蒜農賠了不少,也讓當地的經銷商連帶著受到影響。“2011年我的經營狀況還行,比2010年有所提高,但是我身邊的很多經銷商都干不下去了,紛紛轉行。”李曉軍說。
平度市壯農農資公司經理辛京剛,也深受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的影響。“大白菜收獲的時候,我到農村轉了一圈,不少白菜都爛在地里沒人收,大大打擊了農民的種菜積極性,農民不種菜了,我們把化肥賣給誰啊。”辛京剛說。
談及新年愿望,經銷商們說的最多的是,希望農資市場繼續穩定下去,農產品價格不要大起大落。“菜賤傷的不僅僅是農民,還有我們這些農資經銷商啊。”辛京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