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鹽(肥)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鉀肥產能為540萬噸氧化鉀(折氯化鉀857萬噸),比上年增長61萬噸。去年國內鉀肥總進口量為647.6萬噸(折氯化鉀),比上年略有增加,國內表觀需求量為1253萬噸。據專家介紹,去年國際鉀肥供應商開始擴產,且規模大、步伐快。如歐洲800萬噸、俄羅斯2200萬噸、白俄羅斯1200萬噸、加拿大2500萬噸新產能項目均已上馬,估計到2015年可全部釋放。有關方面需要對未來面臨的壓力提早有所準備。
鉀鹽(肥)分會負責人表示,經歷了幾年的市場洗禮,行業現在正走向成熟。鹽湖集團負責人認為,目前國內氯化鉀供需比較平衡,運輸問題導致價格上揚,同時淡旺季的供需矛盾始終存在。國投羅鉀公司代表表示,硫酸鉀的價格已基本探底,最困難的時期過去了,2013年有信心迎來回升。另外,不少與會代表指出,鐵路改革后鉀肥行業面臨的運價壓力會更大,如何控制物流成本對企業很關鍵。
基于鉀肥行業面臨的現狀,鉀鹽(肥)分會建議從七方面著手加快提升:一是加大海水鉀資源的利用力度,推進難溶性鉀資源大規模產業化開發;二是在已有15家境外鉀肥企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三是堅守傳統進口渠道的“洼地”地位,并開辟新的進口渠道和全新品種;四是適時推出鉀肥價格指數;五是完善對鉀肥品種的統計和數據核實;六是建議以合理的出口關稅政策支持部分鉀鹽產品出口;七是對碳酸鉀、氫氧化鉀等產品進一步調整結構以提高國際競爭力。
會議結束后,與會代表轉赴老撾萬象實地考察了中國在老撾的鉀肥開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