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五屆四次理事會上,與會專家提出,要全面推進化肥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優勝劣汰的功能,從而化解產能過剩,助企業脫困突圍,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筆者認為,氮肥行業市場化需要三方合力。
一是政府調控要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在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政府調控應側重于加強項目建設監管,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通過進一步完善行業準入條件嚴把準入關口,結合區域環境容量制定嚴格的節能減排政策,強化安全、節能、環保、土地等指標約束。在土地處置、產權處置、人員安置、稅收金融等方面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常態化退出通道,構建有效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鼓勵企業以資產、 資源、品牌和市場為紐帶,開展兼并重組,整合生產和資源要素,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提高綜合競爭實力。建立行業發展預警機制,強化信息披露和服務功能,正確引導社會投資。
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實行了一系列“預調、微調”政策,諸如出臺最嚴厲環保法、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調整尿素出口政策、科學規劃現代煤化工發展等,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前提下,強調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達到通過深化改革釋放市場活力的目標。這已經顯露出政府精準和科學調控的新風尚。
二是行業組織要做好引導。上半年,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向國家發改委、
工信部提出了《關于化解氮肥過剩產能建議的報告》,提出從能源消耗、環境保護、企業經營狀況、原料供應等方面制定退出企業的界定標準,并就退出企業的轉產、職工安置、再就業等問題提出建議。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氣頭企業的原料結構調整。根據氣源短缺、氣價上調、氣頭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狀況,對氣頭企業提出了“改造一批、退出一批、轉產一批、保留一批”的思路,并向有關部門提交了《關于申請安排第一批“氣改煤”原料結構專項改造的報告》,引導氣頭企業盡快走出困境。這些富有創新性和針對性的做法,對于化解氮肥行業產能過剩、推進化肥市場化進程起到了引導作用。
下半年,氮肥協會還將積極推廣煤氣化合成氨聯產LNG、聯產乙二醇等技術;努力爭取落實《關于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的建議》,引導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建立行業發展預警機制,與政府部門聯合發布產能信息;篩選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示范企業,發揮標桿和引領作用。這些工作都將加速推進化肥行業市場化改革。
三是企業要發揮好主體作用。作為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一方面,氮肥企業要切實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要順應趨勢,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構建起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服務的鏈條,提升企業專業化生產水平,增強生產增值能力。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嘗試建立農技部門、氮肥企業、流通企業等多層次的現代農業聯盟或產業聯盟,根據終端用戶需求提供訂單式服務,最終實現整合服務資源、創新營銷模式、占領市場終端的目的。
此外,氮肥企業要在“堅持化肥、走出化肥”上下功夫,形成各具特色的化肥、化工多聯產板塊;在新型肥料研發上下功夫,提高氮素利用率;積極組建企業研發中心,加快自主創新步伐,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