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農業大學于1994年第一個獲得1.8%阿維菌素乳油(愛福丁)臨時登記到如今,阿維菌素這種生物農藥在市場上已風光十余年。因其高效、低毒、高選擇性的優點,阿維菌素從一面世就備受市場寵愛,發展至今已成為農民普遍接受的主流農藥。正是這種“寵愛”讓阿維菌素的前景蒙上陰影,有業內人士認為,阿維菌素風光難續。  
  阿維菌素面世之初,因其在常用劑量下,對人、畜安全,不傷害天敵,不破壞生態,曾獲得業內一致好評,被農業部推薦為無公害農藥,甚至有媒體稱之為“生物農藥奇葩”。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阿維菌素生產能力超過800噸,設計阿維菌素生產的400家企業累計登記產品達1300個,農民已將其作為常用生物農藥。阿維菌素氣勢甚盛。  
  但是,在農藥行業有多年銷售經驗的趙先生告訴記者,阿維菌素的產品生命周期即將走入衰老期,其市場前景不容樂觀。有農民和銷售商反映,即使不斷加大用藥濃度,也難以有效殺滅害蟲。據趙先生介紹,剛上市時,阿維菌素農藥的乳油含量為0.2%,而發展到今年已有廠家登記了3%乳油含量的阿維菌素產品。生產商如此不斷增加乳油含量實屬迫不得已,因為害蟲“越來越厲害”,根源上乃是由于農民的用藥水平太低而“自毀長城”。  
  我國農民習慣于長年累月持續使用某一種農藥,即使再好的農藥也禁不住這樣常年不間斷使用。相較于化學農藥,雖然生物農藥毒性低、選擇性強,但是抗性的產生速度比前者快,這也是生物農藥的一個致命傷。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民用藥相對科學,幾乎不會常年連續使用同一種農藥,因此農藥的產品周期要長許多。另一方面,我國農民的復配手段也不科學,常常將七八種農藥復配到一起使用;而國外的農民一般只復配兩種類型的農藥。這種不科學的使用方法,加速了害蟲對農藥抗性的增加。目前,在長江以南地區,阿維菌素的使用效果已經大打折扣,害蟲對其抗性非常強;在北方地區,害蟲已表現出了抗性增強的現象。趙先生認為,這種趨勢只會加速阿維菌素產品的淘汰速度。  
  趙先生表示,這種更新換代是正常的市場現象,因為任何產品都有其自身的產品生命周期,農藥的生命周期由于生物特性而表現得更加明顯。但是,像阿維菌素這樣的產品其生命周期不應如此短暫,如果能在使用上更加合理科學,完全可以像國外農藥一樣長期使用。阿維菌素的風光難續,體現的是高質量農藥在低質量應用面前遭遇的尷尬。(本報記者花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