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記者從農業部內部人士獲悉,國務院法制辦即將出臺新的農藥管理條例,條例規定,農藥產業將實行專業許可經營制度。該人士稱,此舉是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
“在影響蔬菜、水果等鮮食農產品質量安全諸多因素中,最突出的是農藥殘留超標,特別是禁限用高毒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在最近召開的全國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管理試點現場會上,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葉貞琴表示,控制住高毒農藥的銷售渠道,就把住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關口。
此前不久,全國多個地方爆發農藥殘留量過多導致農產品食物中毒事件。
今年1月份以來,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市場對海南省豇豆連續3次檢出高毒農藥水胺硫磷殘留,為此,武漢市農業局規定從2月7日起停止銷售來自海南省的豇豆3個月。
海南省農業廳針對此問題,于6月份制訂《海南經濟特區農藥管理若干規定(修訂草案)》,規定提出,在海南經營農藥批發實行專營特許制度,農藥零售經營實行許可制度。
鑒于食品安全問題的緊迫性,農業部或將海南經驗推廣到全國。
不過業內人士擔憂,此舉是否會讓農藥產業重新進入計劃經濟時代,是否會催生農藥產業的壟斷局面?
記者隨機采訪了山東濰坊的幾家農藥公司,其負責人均表示,對于現在市場上有一定經營規模的公司來說,一旦實行專營,暫時不會存在被淘汰的危險。
上述農業部人士亦表示,專營制度會影響目前存在于鄉村的無證無照、有證無照,無證有照的經營店,而對大的農藥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影響不大。
中國的農業生產一直存在著過度施肥和施藥的情況。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代表助理張忠軍稱,中國農業單位面積使用的農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
張忠軍認為,這與傳統的小農耕作方式有關,農民耕作面積太少,無法通過擴大規模來提高生產效率,只能靠多打藥多施肥來增加單產。
而另一方面,中國的農產品檢驗體系相對不成熟,尤其是一些小的農貿市場,農產品安全監管困難。
中國大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告訴記者,目前農藥生產和流通領域存在大量的地下黑工廠和黑色交易渠道,解決農藥高殘留問題,應該首先根除這些黑工廠和地下交易。
鄭風田擔心,實行農藥專營制度后,這些地下系統還會照樣存在,甚而至于會把以前處于地上的廠商逼入地下。
山東聊城東昌府區侯營鎮村民梁麗如對記者說,目前種植所用農藥基本上從附近的經營點購置,但很多小工廠、小經銷商都將非法生產的農藥貼上大企業的牌子銷售給村民。
梁麗如稱,近年來的農藥施藥效果遠遠不如幾年前了。